首页 - 云+共享实验教学平台 - 正文
|
上海大学语言实验室平台建立于2017年,平台实验室立足于国家语言文字研究的前沿,服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语言能力提升等社会需求,建立以语言学理论为基础,以语言事实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以现代仪器为工具,培养具有学科交叉素养的复合型创新型语言学应用人才的现代化实验室。平台包括语言学实验室、汉语国际教育综合实验室、外语创新教学共享实验室等。 语言学实验室和汉语国际教育综合实验室教学团队包括4名教授、5名副教授和5名博士讲师,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100%,教学团队的专业背景包括计算语言学、实验语音学、社会语言学、手语语言学、语法学、方言学、音韵学、文字学、第二语言习得等学科。 语言实验室和汉语国际教育综合实验室在复合型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文系两个专业12门课程提供了实验实践的教学,开展实验语音学、汉语方言学、手语语言学、语料库、语言知识库、第二语言教育等课程的教学和研究活动,支撑了10余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参与建设了17门视频课程、8门市级重点课程、7门上海市一流课程、3门国家级一流课程,并在相关实验实践基础上获得1项市级教改项目,1项市级教学成果奖,学生获得10余项国家级大创项目立项、学科竞赛等奖项,以及上海市知行杯奖项和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的优秀品牌项目。 语言学实验室和汉语国际教育综合实验室近五年来实验建设经费投入100余万元,目前拥有先进的语言生理、声学和感知研究的硬件和软件系统,录音室、录音录像设备、 眼动仪(EyeTracker)、电子声门仪(EGG)、气流气压计、超声检测仪、多功能语音分析工作站、高性能计算机、高性能GPU加速服务器、磁盘整列、视频图像采集系统、语音信息采集系统、图像跟踪采集系统、微格教室实验系统等。语言学实验室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教育活动的高效运行和持续改进,包括《语言学实验室管理制度》和《语言学实验室安全操作手册》,规定了安全管理制度、开放管理制度、设备借还制度、图书借还制度等制度。 外语创新共享实验室旨在通过创新的实验手段和共享的资源平台,为外语教学和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实验室以提升学生的外语综合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结合先进的技术和教学方法,推动外语教学改革和学术研究的发展。 外语创新共享实验室教学团队由英、日、法多语背景的资深外语教授、副教授、博士、外籍教师、行业领军专家和技术人员26人组成,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47%,拥有海外学习经历人员占95%。 外语创新共享实验室开设的实验课程涵盖外语学科各专业,包括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翻译学、跨文化交际、区域国别研究等专业。近五年来,共开设多语种课程42门,包括听力、口语、视听说、语音、口译、同声传译、跨文化能力等各类专业课程。实验项目内容丰富,既有基础研究,又有应用研究,主要实验项目包括:自动语音识别与语音合成实验、翻译与口译实验、语言数据采集与分析实验、语言学习平台开发实验、多媒体语言教学工具实验。实验室环境优越,设备先进,具体设施包括:语音实验室:配备高精度录音设备和语音分析软件,用于语音学和语音识别研究。凌极系统:用于教学和互动讨论,配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多媒体系统。配备高性能计算机和语言处理软件,用于计算语言学和翻译技术实验。资源库与数据库:存储大量语言教学资源和数据,供师生查阅和使用。 外语创新共享实验室配备了先进的语言学习设备和智能软件,基础设施完备,采用凌极系统、Classin、以及科大讯飞fif口语训练平台,包括Itest,Iwrite等软件、平台,能够满足学、练、测一体化、虚拟实验室等教、学、研一体化需求。同传实验室拥有国际标准的同声传译系统,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翻译实践环境。 依托外语创新共享实验室,教学团队定期组织语言社会实践活动、口译模拟训练和听说译等技能竞赛,培育学生参加国家级、国际级口译大赛、辩论赛、演讲比赛、跨文化能力大赛等,屡获佳绩。如全国口译大赛、全国跨文化能力大赛等各类赛事,获奖73人次,校级以上教改项目5项,出版教材3部。 |
上一条:大文科虚拟仿真实验平台
下一条:行为认知实验平台